随即,一根绳子系着一个破旧的木箱,把银子从城头缒了下来。

京畿乡村、市镇上的士绅百姓,他们既怕清兵,也怕大明朝自己的子弟兵,一听说军队来到,不用分辨是哪家的军队,立即携家带口纷纷逃跑。这样,卢象升即使得到一千两银子的接济,却是无处购粮。

更有些士兵在军官的默许下,在夜间分成小股悄悄地离开营盘,到附近的乡镇中去寻觅草料,他们抢劫与其它的恶行根本与清军无异。这样一来,老百姓对官军便越发痛恨和害怕,凡官军所到之处,百姓逃得越发干净,逃得更远。

卢象升从前在同农民军作战的那些年月里,对于官军的扰害良民,种种不法情况,他早已是耳熟能详,对于烧杀抢掠那些与贼人有瓜葛的村寨,更是放任自流,即使是杀良冒功这等恶行,他也常常是装聋作哑。

但目前是在同清兵作战,这样失掉民心的现象使他感到害怕和忧虑。由于不敢责问手下的将领,怕激出意外变故,他只好将大事化小,下令逮捕了两个士兵,然后集合全军将士,在饿极了眼的军将面前,把他们斩首示众。

此刻,卢象升的三位亦敌亦友的强援再一次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李赤心不仅俘获了清军与高起潜来往的探子,更是将高起潜手下的亲信太监一并抓获,同时还从二人的身上搜剿出如山的铁证。

李赤心心下明白卢象升的处境,于是按照常理将清军的探子与高起潜手下暗自通敌的的太监交于当地政府处理,他原本想着,如此一来崇祯定会在看清高起潜的真面目后改弦易辙,重新信任重用卢象升他没想到,历史的车轮与历史上的崇祯一样固执地前行,根本不给李赤心任何改变现状的机会……

无奈之余,李赤心再次带着自己的“流贼三人组”,在敌后锄奸、捉谍、探听情报,将打探来的清军详情逐一报往卢象升的军中。

卢象升为着阻止敌人继续深入,他在真定、巨鹿和赵州之间按图索骥连着袭击敌营,常常小有斩获,但是救援京师的勤王军马已经军心涣散,至今能够维持的原因估计只能是因为卢象升的人品爆棚,所以他的人马已无斗志,现在即使有了李赤心的准确情报,却也只是扰乱一二,几乎无关胜败。

因为粮饷匿乏,孤孤零零的全国援军反倒是孤立无援了。这时卢象升即使再次爆炸人品,也很难阻止军心的动摇勤王诸军,到处有人唉声叹气在怒骂朝廷,劫掠等圈圈叉叉的恶行已经无法阻止。

更有甚者,官军在自己的主场上,开始有人开小差。即使到了明末之时,大明朝廷虽然无法抵御外辱,却仍然严刑苛政对待自己的子民,这些人即使逃出军营逃回家乡,依然是要被杀头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