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就来了,大家都想扩大产量,但是原料就那么一点。于是乎市场上就乱了套了,为了能从农户手里收购到玉米,白酒企业们不断的提高玉米的收购价格,一下子把本地玉米的价格炒到了外地玉米的五六倍,而且是自己开着车到农户家里收购,可是还是收不到。以前的天酿集团一家独大,开出的价格也比其他的小酒厂高出不少,可是经过白酒企业们的一通哄抬,以前的那个价格农户已经不稀罕了,人家价格高,还上门收购。你天酿集团价格低不说还要老百姓背着粮食到镇里面去卖,还要看你天酿集团采购员的脸色,到了天酿集团的收购站玉米还要过一遍网,大的不要,小的也不要,太干的不要,太湿的也不要,老百姓心里早就不爽了。市场上天酿的价格一年一个样,翻了两三番了,股票也翻了十几二十倍了,收入年年在涨,员工的工资年年也在涨,可玉米的价格就是原地不动。
这下子好了,生产出来的玉米还没有出家门就被其他小酒厂给截胡了,天酿集团只能用库存苦苦支撑,眼见库存也不多了,最多最多还能坚持一年。
陈国明在厂市联席会议上发了火、拍了桌子,就差指着新来的市高官鼻子骂了。酒都市市高官是副厅级,但是天酿集团董事长是正厅级,级别没人高,财政又严重依赖天酿集团的税收,腰杆想硬也硬不起来。陈国明骂了他,他又把分管的副市长骂了一顿,而副市长呢又把分管的农牧局长骂了一顿。骂来骂去还是没有想到一个可行的办法,最后还是坐在农牧局长屁股后面的粮管所所长出了一个主意。由市里面出台一个政策,规定全市所有的玉米必须优先供应天酿集团,每年在种植玉米的时候,由天酿集团根据农户的种植面积和农户签订采购合同,价格由天酿集团定,合同由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们下去签,凡是敢私下买卖玉米的个人和企业一律处以重罚。
其实天酿集团只要把玉米的收购价格提高一些,把服务做的再周到一些,对农户更关心一些,玉米自然会流到他们的仓库,但是当惯了行业老大的天酿集团怎么舍得拉下那个脸。这样一个不尊重市场,严重损害农户利益的政策最后居然通过了,而乡镇干部们的日常工作又多了一条,就是下乡去强制农户签合同,玉米收购的季节又要到各个大小路口去围追堵截,强迫农户把玉米交到镇里面的收购站。
计划生育已经让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了,又来了这么一个霸王条款,老百姓看见干部哪能有一个好脸色,说什么怪话的都有,“什么市高官是陈国明的走狗!”“什么酒都市的干部是天酿集团养的!”等等等。
今年的玉米大丰收,又到了和群众打游击战的时候,天河镇召开了干部职工大会,明确各村由驻村工作组组长牵头,带领各村村干部做好今年的玉米征收工作。前进村的责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冷未这个驻村工作组组长的身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