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陈国亮的百般努力,天河村变成了天河社区,除了换了一块更大更亮的不锈钢牌匾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没有变化,除了一件事,一件让天河社区的老人们提心吊胆,掩面而泣的事。
根据市民政局的有关规定,乡镇的殡葬改革,村子和社区是有区别的,村子里的人过世了以后鼓励火葬,但不强制,只要按规定埋到政府规划好的公墓里面就行。社区的人过世了,除了必须按规定埋到公墓之外,还必须火葬,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如果执意要土葬,市民政局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就算是埋下去了也会给你挖出来强制执行。天河村变成了天河社区,让那些老人们总算是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陈国亮的祖宗八辈都被骂了一遍又一遍。
很快,社区成立以来的第一位老人过世了,接到村干部的线报,“老人的家人准备趁着夜色把老人下葬了”。这是天河社区成立以来的第一单,陈国亮高度重视,亲自带头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自任组长。那一夜是冷未值班,由于有摄影摄像的专长,自然而然的也被纳入了陈国亮的小组,全程参与了这起事件的处置。
那天晚上,天河乡全体干部职工都在办公室里待命,陈国亮召集了司法所、民政办、派出所、办公室、武装部等几个部门紧急开了一个会,让鱼摆摆立即与殡仪馆联系把灵车开到了乡镇府等候,又让武装部的发放了器材对全部男性干部进行了武装,又让司法所的对接法制办随时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应对,派出所的民警跟着他一起到现场处置,办公室负责资料的收集和及时上报,陈国亮自以为自己的布置天衣无缝,十分完美,定然能够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俗话说得好,隔墙有耳,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在说我在听。那家人早就在政府这边安排了探子听墙根,这边的会刚开完,那边已经通过电话对会议的各种安排了如指掌了。比的就是一个时间,这边陈国亮正准备带着干部们杀过去,那边已经敲锣打鼓抬着人上山准备下葬了。
“书记,不好了,人已经在上山的路上了。”以前的天河村支书,现在的天河社区支书老简心急火燎的跑过来给陈国亮汇报。
“同志们,跑步前进,绝对不能打输天河乡人民政府殡葬改革的第一仗,快!快!快!”陈国亮长得有点胖,喘着粗气跑在前面,冷未扛着摄像机跑在他的前面,后面是一群精神抖擞的干部,大家都故意放慢了脚步,跟在了陈国亮的后面,这就是官场的纪律。
已经能够听到锣鼓和出殡的炮响了,街面上杀出了另外的一队人马,全部白衣白裤,手持扁担、棍棒。为首一个老妈子由其他一群老妈子簇拥搀扶着站在中间。看来敌方早有准备,这是来打阻击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