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沉迷于往日的辉煌肯定不行,但如果成功之后还不赶紧总结经验,那显然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于是乎,赫德最先提出:“电子号火箭的成功,一方面是技术,但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n火箭大奖赛,它的宣传造势能力相当不错,所以我觉得,公司有必要继续借鉴这一模式。”
继续
萨斯菲尔德:“难道说,还要继续去挑战航天奖项?”
说起航天奖项,而且是最近这几年比较靠谱、有影响力的大赛,其实三人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章昭来揭开谜底:“显然就是安萨里大奖了,两位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对吧?”
毫无疑问,在2005年之前,航天界最有影响力,民众、航天爱好者关注度最高的项目,那必须是安萨里大奖赛,毕竟该项目奖金高达1000万美元。
说起来,这奖金额度确实比去年的n火箭大奖赛豪爽了很多,但钱多烫手,大赛要求当然也不简单。
首先,要必须用自制飞行器,成功将3名乘客送到100公里外的太空,然后安全将其接返地球
光看这个条件,其实直接就已经属于载人航天范畴了。
也就是说,为了拿到大奖,参赛队伍要自筹资金,完成整套载人航天系统研制。
那请问,就算最后拿到大奖,区区1000万美元又如何回本?
只要稍微有点儿头脑,其实就能够算出这笔账绝对不划算,毕竟大赛官方是要求参赛方案不能用政府出资路线。
没错,这个项目其实完全就是为商业航天公司所准备。
而以上这还不够,让人更绝的是,大赛明确提出,必须能在两周内使用同一架飞行器重复进行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也就是说,安萨里大奖不仅要求载人航天,而且还必须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执行任务。
从火箭到飞船,零部件的重复使用率必须高达0以上
只要能完成上述要求,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就能最终获得这笔1000万美元的奖金。
大赛有效期:199年4月到2005年1月。
在安萨里设立之后,全球范围之内,共计有37支队伍不计代价和风险,在明知就算能拿到大奖也注定亏本的情况下,众人还依旧趋之若鹜,只为求名!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现在需要求名,那可以试试,但如果求财,那也就不必去争夺这所谓的航天大奖了。
对于已经完成rn,目前资金充足的而言,求财大可不必,但如果亏钱亏的不多,求名好像就可以试试。
更何况还有赫德早就已经做好了规划,这家伙似乎天生对各种航天大奖兴致高昂,n大奖赛后,考虑到的小型运载火箭研究计划启动,他甚至已经规划了一整套参赛方案!
兴奋地介绍:“这次能够从拿到ns的液氧甲烷火箭演示项目,5400万美元应该可以满足研发所需,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设计,我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安萨里大奖需求。”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