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萨斯菲尔德也已经把行李收拾完毕,最后一份调研报告被装进文件袋,随后密封起来,并郑重地写下“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的字样,然后再装进随身公文包。

临行之前,还顺便是留下一句:

“如果档案资料证明多发并联方案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那我会帮你们拿下液氧甲烷火箭可行性演示项目,虽然还很年轻,但我确实是在它身上感觉到了航天火箭商业化的曙光,而且未来可期!”

在这送行的人群当中,萨斯菲尔德如此言语,章昭突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大概是片刻之后,才到:“无论结果如何,商业化的运载火箭市场都已处于破晓前夜,的前路必定光明可期。”

话说完,仅仅见面才不到四天时间的两人,此刻尽然都已经是热泪盈眶,互相握手、拥抱,再松开。

远远地,章昭挥手送别已经起飞的波音737客机跃入云层。

三天后,内部小规模会议。

章昭面带喜色:“萨斯菲尔德那边不用担心,他已经找到ns当年跟踪研究n1的档案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多发并联实际是完全可行。另一边,ns这两个科研项目投标还有两个月时间才是标书截止,所以我们还可以先等等,到时候看情况再决定。”

既然是ss的行政命令,只要没有大问题,众人自然按要求行事。

喷气推进系统工程部的兰德汉米顿随后发言,既然公司确定要走液氧甲烷发动机路线,而且之前也给了推进系统工程部充分的时间做方案,现在也差不多是时候公布初步研究结果了。

没有分发资料,也没有上前拿马克笔在白板上做演示,这次只是例行通报而已,因此讲得也比较简略。

首先:“根据我们公司现在的情况看,法拉第火箭发动机推力是接近3吨,未来经过迭代升级之后,最多有可能达到10吨,然后再考虑到公司选择攻关多发并联技术,预计并联之后的动力系统能够叠加到150吨左右。”

不错,言之有理!

法拉第火箭发动机虽然可以快速迭代,但终究只是小型火箭发动机的身板,而多发并联虽然不错,但也不可能无限制并联,诸如n1火箭那样,就必定是不能超过30台发动机,那么动力系统最多能够叠加到150吨的极限指标也算成立。

小办公室内只有几位高层,在大家都点头表示认可之后,汇报继续。

“也就是说,我们马上要准备开发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它在推力方面的指标应该要跳过150吨的门槛,因此,在我们喷气推进系统工程部讨论之后,一致认为新发动机的推力指标应该是200吨左右。”

200吨的推力指标,倒确实是挺有想法

章昭:“这个指标没问题,既然是你们喷气推进系统工程部共同讨论后的结果,那暂时就按照这个指标来办,回头把相关的资料文件传我一份就好。”

从根本上来说,其实章昭的目标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推力区间,想想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再往后,汉米顿又继续汇报了新发动机应该采用什么技术构架,子系统、各大件都是哪种选择最佳,反正听起来确实也有理有据。

但这规划的再好,终究也还是要花钱执行,然而就现在的资金状况而言,其实还并不算乐观,而回头等三维数字公司的上市、套现操作走下来,再怎么也都要半年之后了,所以目前还只能让汉米顿继续纸上谈兵。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