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湘院内,秋日的阳光正好,撒下一片暖意,微风又吹起一丝清凉,让人倍感舒爽。

男子一身浅青色衫袍,临池而坐,手上拿着一本书册,只这般坐着便俊美如画。

碧瑶进院时就见这般景象,也不知楚瑜看了多久了,罗袖落入池水中,竟也不知不觉。

她瞧瞧走到其身后,伸手将他眼蒙上,“这一页第一个字是什么?”

楚瑜轻笑着握住那双闹事的手,“不知。”

碧瑶无趣地放下手,扯过书粗看了一眼。

《日知录》

有胜国,有因国。《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左传·昭公二十年》引晏子言记载:“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

“国有两国,一乃得胜之国,一乃因袭之国。得胜者,乃成败之势;而因袭者,乃荒地迁移之故。楚瑜觉着,两者谁乃长生之计?”碧瑶突然来了兴致,多问了一句。

楚瑜闻之轻笑,“胜国乃融合之势,因国乃无奈之举,何来强者?”

“无奈之举……确是如此。”碧瑶低喃了一句,将那书册扣于桌上。

“本以为楚大才人正拿着书发呆消磨韶光,却不想还是有学问长进的。”她在楚瑜身旁挑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以手撑地,摇晃着双脚。

楚瑜将书合上放好,谓之一笑,“说来惭愧,契之,确在发呆,不过是早先看过‘因国’篇,幸而有所感发罢了。”

契之,乃楚瑜的字,平日里碧瑶记不得,才喜欢喊其姓名。

“那也是契之有才学,随口便能答上来。”碧瑶对其学问还是很赞赏的,她看了几千年的书,不过勉强算是个秀才。

人家可是有大学问之人。

“小姐过誉了。”

寒暄一番也该结束了,碧瑶用手指扣了扣石壁,正入主题。

“契之,我有一事相托。”

“瑶儿说便是。”楚瑜本就说话轻柔,与碧瑶私下更是温柔地能掐出水来。

倒是弄得碧瑶有些不适应。

“我这里有些信,需托契之交给府上几人。”碧瑶从袖中取出一叠信封来,上头都写明了启信之人。

楚瑜接过,最上头的是给王岚皋的。此人他认得,比他晚进府几月。

“此信是?”

“不过是些举荐信,府上一干人等初时大多被迫入府,此番借着吴裕之时我想放他们出府。只是我唱白脸,需有人唱红脸才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