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7,听力28,口语30,写作23,总分98.
柳云亭看着打印出来的托福考试成绩单,一时没忍住激动之情,
“啊!”地一声哭了出来!
引的米国驻Beijing大使馆内的众人纷纷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他顾不得尴尬,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情绪。
留学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家族使命,柳云亭有时候在想,自己是不是太笨了,还是现在的考试题太难了?
毕竟祖上三代都是留学耶鲁的高材生,而如今的他已经二十二岁,马上就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五年来一直不间断在考托福,成绩始终十多年如一日——就没超过六十分。
这一次终于拿到心仪院校耶鲁的Offer,自然喜极而泣。
平复完心情的柳云亭,此时正坐在米国驻华使面签官前跟前,经过上一刻的情绪释放,心情平静很多。
至少不会像某部很火的电影中的猪脚那般,底气不足,神色异常紧张地盯着面签官。
“你念完书后有没有在美国停留的计划?”面签官一脸严肃地问到。
柳云亭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我一定会回中国!”
拿到签证,柳云亭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柳父本来对儿子留学的事,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忽闻喜讯深感老怀甚慰,一改往日的严肃冰冷作风,拉着柳长生的手,讲起了他在耶鲁留学的事情。
最后,作为奖励,把手上的一个墨玉戒指送给了他,柳云亭看到戒指不甚在意,接过来随手戴在了左手上。
问起父亲,他也不清楚是什么,只讲说留学的时候,在美国的一个古董店里看到,觉得好看很喜欢,花了十万美元买了下来。
柳云亭听说花了十万美元,心中一惊上了心。
柳父见他的样子,笑骂他是小财迷,柳云亭心中一阵汗颜!但他心里明白,这是父亲见他要去异国他乡求学,给他留个念想。
次日。
柳云亭坐上飞往美国的飞机,昨日和父亲聊了一夜留学的事,他的心情异常兴奋,异常期待接下来的异国他乡留学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上一秒还平稳行驶的飞机,突然之间像小时候玩的‘二踢脚’一般在天空中炸了一声巨响!
随后变作一团火球,摇摇晃晃地跌进了西太平洋。
——————
1872年,澳岛圣安多尼教堂与大三巴牌坊之间“招工馆”林立。
所谓招工馆,老百姓俗称为猪仔馆,葡话叫Barra(音译名巴拉坑),这里也是洋老爷们贩卖契约华工的最大交易中心。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打了一场被称为‘南北战争’的内战,长达四百年的黑人奴隶贸易正在逐渐废除,洋人老爷出现了用工荒。
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殖民者们纷纷把魔抓伸向了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各国洋人在华开办了大量的“招工馆”,招收大量中国劳工。
这便是臭名昭著的中国苦力贸易,每一位出洋做工的中国劳工,都必须签订一份契约,只要签了这份契约,就可以免费出国做工。
而出国的船票、食宿以及做工的工具、家什等一切开销均由招工馆垫付,并在之后赚得的工钱中扣除,在那个时代,以这种契约形式下出国的中国人被称为契约华工。
泥泞不堪的街道上,一名大约三十岁左右留着长辫子,黝黑健壮的华人男子,手拿招工单神色犹豫地在招工馆门口来回徘徊。
他想到在医馆,已经昏迷三日的长生少爷。
一跺脚,一发狠,硬着头皮走进了‘德记洋行招工馆’。
“各位乡亲父老,在大洋彼岸有一个国家叫美国,那里有一个城市叫——金山,哪里有数不尽的金矿,只要到了哪里,乡亲们只需稍微弯弯腰就能捡到黄金……”
招工馆内,一名头戴礼帽身穿西服,打扮洋式的清国男子正卖力地向众人演说着。
那名男子的嗓音很有磁性,说的话语更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顿时,让一帮没有出路的穷苦老百姓,受到蛊惑,一个个沉醉在‘弯腰就能捡到黄金’的美梦中去,浮想联翩。
也有清醒的人,譬如刚走进招工馆的丁叔,他就是这个时代少数的清醒之人。
只是,眼下没有了活路,他的长生少爷已经昏迷了五日,正在奄奄一息。
有时候,清醒却是一种痛苦!
他摇了摇头,出声问到:“老板!捡不到黄金怎么办?”
他这一问,如暮鼓晨钟般敲在众人心间。
顿时,让沉浸在黄金美梦中的众人,清醒了一大半,七嘴八舌地纷纷议论起来。
“这位兄台说的对!万一捡不到黄金呢!”
“咱们这帮人撇家舍业去到异国他乡,洋人的话又不懂,到时候两眼一抹黑可咋办!”
说着说着,几位穿着短衫的农人汉子,想到家中的妻儿老小,率先打起了退堂鼓。
本来,还在自鸣得意,说的连他自己都快要相信了的招工馆男子。
心中正在暗自盘算,“如果签了这一百多位“猪仔”,今晚就可以去找大老板请赏钱喽!”
不料,丁叔的一句话,就动摇了一大半“猪仔”,他心中气的直骂娘,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德记洋行是当时在华的五大洋行之一,由英国商人Mr·tait在1845年创立,同时他身兼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领事,权势很大。
德记洋行表面上是做米商生意,实际以贩卖“猪仔”赚钱,他们在清朝沿海地区签订一个契约华工,不过三到十个大洋而已!
而一个“猪仔”安全运到南洋或者南美洲,就能卖到五六百两银子。
心疼不已的招工馆老板,强压下心头对丁叔的怒火,继续巧舌如簧地演说着:“各位乡亲们,稍安勿躁!”
“这位壮士说的对,虽然有可能捡不到金子。”
“但,我们德记洋行,有‘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正式的招工邀请,负责招募一批工人修建铁路……”
“铁路是什么?”
“什么修建铁路,莫不是又在诓骗我们?”
“乡亲们,千真万确。”
“你们看这是招聘合同,如假包换。”
“只要签了这张合同,船费吃住报销,安全到达后上了工每月工资三十美元。”
“乡亲们,想一想,一个月三十五美元啊!也就是差不多二十三两银子,我们大清国县老爷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五十多两银子……”
“乡亲们,只要干上它一年,就可以回来买三十亩的良田……”
“签了!干了!”
显然招工馆老板这次的话语,又一次打动了众人贫困潦倒的心,此起彼伏的签约声音响起!
但凡有点希望,谁人愿意背井离乡!
无奈之下的丁叔丁纪安,领了二十两银钱的安家费,也跟着众人签了协议。
之后,急急忙忙地向徐氏医馆中的长生少爷身边赶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