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和《汉律》还只是常规范畴,可《洞察》和《郡学山长》就不得了了。
《洞察》!
(通过汇总情报,分析敌军动向,能够洞察自身智力以下对手的动向和目的,有一定几率,查探出超过自身智力对手的动向。)
如此技能,简直是姬阳征战敌境的标配。
就赵国土军县封君的麾下,怎么可能会有二流文臣?有一员二流武将就不错了。
这要是带上薛兰出征,赵军的所有部署,简直就跟假的一样。
相对于这个技能,薛兰的另一个内政技能就更变,态了。
有了这个技能,姬阳再不必为后续的文臣发愁,也不再担心领地内没有文臣治理。
虽然“郡学”教授毕业的,最多也就是三流文臣,可如今的姬阳连一县都没有,占据一郡之地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呢,这样一座学院也足够他用了。
可紧接着,已经融合完成的薛兰就给姬阳泼了盆冷水。
“主公!若无一郡之地,怎能称之为郡学?时,里酂出生员,乡邑出贡生,县学成茂才,郡学多孝廉,若有一成可堪一用之士,已属不易。”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若想发展教育,里酂都要设立“私学。”酂是最基础的学校单位,学成之后,大部分都有“生员”的学识,可以作为基础小吏使用。
有潜力的,会进入“乡学”进修,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智力在30点以上的“贡生。”
“县学”对应智力40点以上的茂才,“郡学”才能有小概率培养出三流文臣,而大部分都是智力50以上的“孝廉。”
姬阳现在的地盘只有一个楼邑,在“学院体系”中,仅仅处于“乡学”范畴,根本就没有文臣晋级的土壤。
即便如此,作为广安伯国的君主,姬阳也暗下决心,在情况稳定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建立“官学系统。”
因为人才这个东西,还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
八岁以上进私学,十二岁左右进“乡学,”十五六岁入“县学,”等进入“郡学”进修的时候,这些学子的年龄都在十七八,二十岁左右了。
而系统学习知识,没有长年累月的水磨工夫,根本就无法实现。
在正常情况下,私学启蒙三年,乡学三年,县学三年,郡学二到四年。
一个三流文臣,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妖孽之外,若想成才,至少要经过十年左右的刻苦学习。
你真当“十年寒窗苦读”是个玩笑吗?
哪怕是后世大学泛滥的年代,你若没经过小,初,高,这十二年的努力,你也没有进入的资格。
如今战国时代的人才从哪来姬阳知道,全都是“诸子百家”的门徒,他们有一套自己培养人才的机制。
可姬阳没弄明白的是,既然郡学才能小批量生产三流文臣,那两汉如此多的人杰是哪来的?
答案是,姬阳忘记了汉朝还有“州”这个行政体系,以及太学这个变,态玩意。
两汉最牛的时候,同年有三万太学生。
大爷的!
三万二流文臣武将以上的人才储备!想想都让人绝望,难怪人家说“强汉盛唐”了。
如此多的人才储备,能不强吗?
对此,姬阳也只有流口水干瞪眼的份。如今的他,就连县学都搞不动,那就更别提太学了。
对于薛兰如此牛X的人物,姬阳若真把他调回楼邑做文事,那姬阳就真是个棒槌了,至少现在还不行。
“军师祭酒!”
这是薛兰的新职位,就连“斥候将军”这个职位,姬阳也同样交给了他。
有《洞察》这个技能,薛兰在短期内就是姬阳唯一的军师。
而军师的话,姬阳是一定要听的。所以当薛兰告诉姬阳,让他暂时留在东酂,继续剿匪练兵的时候,姬阳连原因都没问便直接同意了。
哪怕他知道北酂的李封和王贺已经顶不住了,只能龟缩在北酂小城自保。
哪怕姬阳知道赵国的土军县封君,已经开始绕过北酂,开始向楼邑的内闾渗透,可姬阳却选择了听取薛兰的建议。
因为薛兰融合的,是姬阳从魏营俘虏的一名三流文臣,魏军的行军司马。
100%的融合过后,薛兰对如今魏国的内部,以及天下列国的局势,都有了清楚的认知。
既然如此,当然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了。
而重生后的薛兰,哪怕忠诚已经达到了100点满值,可依然对姬阳的信任由衷感叹:“若温侯前世如此信任属下,又有何人会反?不说统一天下,独占青徐,割据一方还是不难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