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差不多烤熟了的时候,鱼的香味飘到了陶乐的鼻中,她不由吸了吸气,道:“好香啊!”她迫不及待地想立马就尝一口。    可是正当陶乐才拿起鱼的时候,就被陶安喝止了,“别动!”陶安赶紧从陶乐手里夺下棍子,道:“这鱼还没烤熟,还要再烤一烤,不然不好吃。还有啊,刚烤好的鱼很烫的,你这也太心急了吧,小心烫掉你的嘴皮!”    陶乐就这样盯着陶安,什么话都不说。看得陶安有些心虚,也不好  起来,吹了几下烤鱼就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口。好烫!陶乐张着嘴不停地呼气,不敢闭嘴。终于嘴里没有那么烫了,陶乐还是有些后怕地把鱼肉吞咽了下去。    “这味道,唔。”陶乐很是纠结地说道:“怎么好像,没有闻起来的那么好吃,都没什么味道。”    “这是河鱼,当然没味道了!”陶安一副理所当然地说道:“要是有调料的话,肯定比这美味多了。现在这种状况,也只有将就着吃了。”    “不过你放心,最多只有这几天。等我们走出去了,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陶乐嚼着淡而无味鱼肉,心里却在怀念着家里的美味佳肴,张记的桂花糕,天一楼的八珍鸭、虾酿豆腐、孔雀展翅,还有城东小谭的羊肉汤包,等等。    越是想起那些东西,嘴里的鱼肉就越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    陶乐简单吃了几口,就实在是吃不下了,她看着手上的鱼,道了一句,“我不吃了”,作势就要把手里的烤鱼给扔了。    陶安赶紧拦住她,让她不要这么做,“不能浪费食物!”    “可是,我实在不想吃啊!再说了,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有什么不对吗?”    陶安知道,要让陶乐这种从小一直养尊处优的贵女明白这个道理,是很有可能是徒劳,但他还是慢慢地跟陶乐解释,“我知道,以往如果你觉得不合口味,可以撤了重新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贫民,他们为了能够吃一顿饱饭,要付出多少。”    “何况,这江州因天灾之祸,也不知有多少人正陷入饥荒之中。如果我们知道节俭的话,那省下来的口粮,说不定又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    陶乐认真地听陶安说的话,倒也有一点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对了。她一声不吭地坐了下来,一口又一口地继续吃着手里的烤鱼。    “对了,陶安你是不是想起什么来了?”吃完鱼后,陶乐忽然像想起什么来的样子,忽然开口问道。    谁知她这一开口,把陶安吓得呆住了,手里烧火的木棍也“扑”地一下,倒在地上。他迟疑了一下,开口道:“为什么、你会这么想?”    陶乐不疑有他,开口道:“因为你做的这些事情,都实在是太不同寻常了。不说别的,就说你又是钻木取火,又是烤鱼,还说你还会做菜,怎么想都不像是个失忆的人能做到的。而且,你刚才说我浪费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肯定想起了什么。”    “这些年,你一个人过得肯定很辛苦吧?所以你才不想告诉我你已经恢复记忆的事,所以你才会懂得这么多事情,所以你才会在看到我这么浪费的时候教训我。我说的对吗?”    原来是这样啊,听到陶乐的话后,陶安总算是安心了,他沉默了一下,觉得趁这个机会,把有些事情说开来,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其实我,在此之前确实就已经想起了以前的事情,只是那时候还是些断断续续的片段,所以我才没有告诉你。你不会怪我没有告诉你这件事吧?”    “那你现在想起来了吗?”    “大部分吧!” 陶安想了想这一世的他以前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道:“不过,也不是全部都想起来了。”    “那你想起来了什么?”    “我记得,我是个孤儿,一直和其他人一起住在破庙里。遇到好心人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些吃食。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也就只能饿着肚子捱过去。有时也会去树林里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    “后来,等我稍微长大之后,有一次饿了三天,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想到了去偷东西。还好那个时候,遇到的是个好心的爷爷。他不仅没有把我抓去送官,还给了我容身之所,让我不用再露宿荒野。如果不是爷爷的话,或许我就会沦为偷儿乞儿,或者早就死了。爷爷的大恩大德,我这一生都无以为报,只能尽我所能去照顾他。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跟在爷爷身边,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学了一手做菜的手艺。爷爷他自称,以前也是在宫里当过差,得到过圣上的赞赏的。”    “那收留你的那个爷爷呢?”陶乐没想到,陶安以前居然过得这么凄惨。    “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前几年就去世了。”陶安低声,有些感伤地说道。    陶乐也沉默了,她并不知道那位好心的爷爷已经去世了。如果她知道的话,就不会提起这些让陶安伤心难过的事情了。    陶安见陶乐一副做错了事情的表情,赶紧说道:“这都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情了。虽然想起的时候,还是会有些伤心,但也不会再像那个时候那样伤心欲绝。你也用不着自责,我不是说了要把事情都告诉你吗!我还没有说完后来的事情呢!”    “说起来也是很巧,收留我的爷爷也姓陶。他就给我取了个名字,叫陶三省,取自三省吾身之意。后来,等我到了大概十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就忽然病倒了,摊铺也没人打理了。为了挣钱给爷爷治病,我就到城里去找活。酒楼的掌柜见我长得还算周正,就让我在前堂打打杂,做些还算轻松的活儿。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就没有在那里做了。再后来,爷爷就过世了。”    “那后来呢?你没有其他认识的人了吗?为何在你失忆之后,都没有人报官找过你?”陶乐疑惑地问道。    “我并未住在长安,那时候我一直都在惠州。爷爷说,那里是他的故乡,他希望能够落叶归根。”    原来陶安并不是京城人,怪不得都没有人认识他。“那你为何会到长安来?”陶乐好奇地问道,当她问了这话后,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道:“我知道了,你肯定是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所以才会到长安来,就是想和亲人团聚。对不对?”    陶安摇了摇头,如果他没有突然想起前世的记忆的话,可能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到长安来,他根本就想不起他是怎么从苏家走丢了。或者说,他甚至觉得,这一世的他并非苏家人,只是恰巧和前世长了一张相似的脸而已。    “我之所以想去长安,只是想见识见识一下长安有多繁华而已。”陶安说了谎,“这样看起来,我并不是你那天在寺庙里见到的夫人的儿子,或许你真的弄错了。”    陶乐没想到陶安竟然会这么说,脑子里一时有些混乱,“你的意思是说,是我弄错了?可是,你身上的那块木牌就是证据呀!就是靠着这块木牌,才找到了线索的啊。”    “你是说这个?”陶安把木牌取了下来,道:“这样的木牌,满大街都是,又不是什么稀奇的物件儿,根本算不上什么证据。”    听了陶安的话,陶乐也开始怀疑是不是她弄错了。她有些沮丧地说道:“早知道,我就不该跟苏太夫人说那句话了,恐怕她要再一次失望了。”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就不要自责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的错。”陶安看着陶乐,安慰她道。确实是他的错,是他决定要与苏家断绝关系,不想再一次成为他们利用的工具。虽然可能会让他的母亲伤心,但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知道陶安的过去之后,陶乐不由心生怜惜。她真的无法想象,如果是她的话,她又会如何?如果她不是有慕连城这个舅舅的话,或许她也会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乞丐,每天都会绞尽脑汁地想着要如何吃饱一点。    “我想好了!”陶乐忽然间开口说道:“以后我再也不会铺张浪费了。”    看陶乐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陶安还以为她要说什么呢,结果没想到她要说的居然是这个。陶安不由“噗嗤”一下,笑了起来。陶乐被陶安的笑声感染,也不由随之笑了起来。    “小心!”陶乐正笑着的时候,眼睛忽然瞥到了什么,她甚至来不及反应,下意识地就扑向坐在她对面的陶安,把他往一旁推了过去。一条只有大拇指般粗,全身透绿的小蛇张着牙,一下就咬到了陶乐的左肩上,陶乐疼得“啊”了一下。    等陶安转过身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小蛇咬住陶乐的这一幕。霎时间,他全身的血液像是凝固了一般,冰冷的气息从脚底一直蔓延到头顶之上。他完全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毫不犹豫地抽出匕首。一手抓住蛇尾,把它从陶乐身上扯开,手起刀落。“咔嚓”一声,蛇头落地,温热的血溅到了陶安的脸上。可是陶安却还是不泄恨,一刀又一刀地把蛇剁成一摊烂泥。    “陶安。”听到陶乐虚弱的呼唤声之后,陶安这才反应过来,丢了手中的匕首,胡乱地擦了擦脸上的血,双手扶住陶乐,一脸惊慌地看着陶乐,都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陶乐只觉得被咬的地方很疼,疼得她说不出话来,意识却越来越模糊,“陶、陶安,我、我是不是要死了?”    “不、你不会死的,我不会让你有事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