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香港和欧美洲大陆来回奔波,倒也乐的忙碌,比起巴黎和纽约,她还是更喜欢呆在香港,尽管连粤语都不怎么听得懂,但是相似的面孔和与故乡近似的饮食起居还是让她越来越离不开这座繁华的城市,珠江口上的明珠。这里是资本和信息高速交换的枢纽,也为宋司南寻找下游加工代理商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利,本来与当时众多的服装品牌公司一样,宋司南把目光投向马来西亚,泰国等人力资源相对便宜,投资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可是本地的一位朋友却向她推荐了台湾的一家企业,虽然成立世间不算很长,市场占有也比较有限,但是当年李长官的照拂让她始终铭记在心,于是她向三家不同地区的代工工厂发出了邀请函,并索要了样品。    大马和泰国厂家提供的样品都中规中矩,完全符合质量要求,但是台湾那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拿出的货色却让她有惊喜的感觉,或许是文化同根同源,很多细节的把握都恰到好处,一丝不苟,连需方的技术标准都没有订到那样的高度,更难得的是很多没有提及的细节都被巧妙的处理了,连宋司南自己都没想到,超高质量的做工把整个产品的档次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虽然惊喜,宋司南还是决定稳扎稳打,她把订单平均分给三地供应商,在每次验货时都要自己的专业团队做详细分析,提交产品报告,那家台湾公司一直远远胜出其他两家,截止至六十年代末,宋司南的订单有超过80%都交给那家厂商,价值上千万台币。她并不知道,那家加工厂的主人其实是她当年身在滇缅边境时的一位故人。    她出席了丹尼尔高中时代所有的重要场合,也会在不经意间和这个少年谈论遥远神秘的东方国度,从江南的西湖白堤,雷峰塔下那哀伤的美丽蛇妖,到巫山之巅高傲而如梦似幻的神女,天山上纯白的雪莲和来去如风的白发女魔(她借鉴了梁羽生先生的小说),南海上每当危急时刻现身的,为迷失的船员指路的妈祖娘娘,这些斑斓的神仙鬼怪让丹尼尔的幻想世界多了好多色彩,原来那会魔法念咒语的魔女不都是骑扫帚的老巫婆。这时候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袭卷好莱坞,折服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雄性生物,丹尼尔也不例外,又不知道从哪搜刮出来宋司南当年见义勇为的旧闻,那几招她早就记不得的擒拿功夫被吹的上天入地,那孩子缠着她非要学功夫。宋司南无奈,只得求助陈帮主,最后找了帮中一位老部下的徒弟做了丹尼尔的师父,让她感叹人生错有错招。此时她与陈帮主已经合作多年,关系不是一般的好,陈帮主的独生子也已经认她作了干妈。    她呆在香港和欧洲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开始利维还每天打电话催她回来,后来也没法子。他和宋司南在不下七,八个医院检查过,两个人都没查出毛病,可就是没有孩子。后来利维的岁数大了,说实话也禁不住一次次的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最后两人都默认了这个结果,要孩子的事不了了之。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宋司南就算再忙也会赶回来,形成了近乎强迫症一般的例行公事,其实她和利维心里都明白这样不代表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可是一个不愿说破,一个不敢提及,就这样貌合神离的和睦相处。每次庆祝的地方,还是在最初他们认识的地方,那个馄饨摊老板后来已经把店铺搬到体面的地方,发展成颇有格调的餐厅了,但是利维还是花大价钱,固执的坚持包下餐厅一整天,然后让老板在原来的陋巷里摆一张桌子,给他们夫妻两个单独煮两碗,这种近乎疯狂的执着让宋司南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为了这种没什么意义的偏执,两个人付出了十几年光阴,值得吗?    每次跟着热腾腾的馄饨端上来的是花样各异,不是订制就是古董的的昂贵珠宝,宋司南每次都尽最大的努力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尽管她从未把这些东西当成是自己的,无论以前收到的还是利维刚刚送的,她都保存在银行的保险箱里,有朝一日,物归原主。    时间已经到了七十年代,算起来她已经快五十岁了,连丹尼尔都读大学去了,自己和利维的婚姻自然死亡,他签离婚协议书时宋司南才注意到他老了,两个鬓角都已经白了,更符合疯狂科学家的形象,但她却笑不出来,因为心中到底是有愧。他在自己最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帮她遮风挡雨,她后来创立的事业其实也借助了他的影响力。她明明知道他不想自己插手丹尼尔的事,却频频越界,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可能对他造成的影响。在他们婚姻的最后几年,她长期滞留在香港,每年和他见面的次数比丹尼尔还少,每次不得不回去同他一道出席交际场合时,她都觉得自己是个客人,那种无法忽略的疏离感使她越来越不愿意面对他,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以失败结局,她的心里早就知道。    有时她也想,自己忙忙碌碌一辈子,却还是无家无儿,哪怕是受过新式教育,独自打拼了半辈子,可是内心深处,依旧摆脱不了传统思维,别说是她,就是后世互联网时代的女性也,在这方面并没有比她强太多。这其实是人们寻求社会认同感的下意识,当一个人足够强大到扭转整个社会观念时,她才能真的不在乎固有的价值观。木少爷的儿子一直没有音信,一直是她心底的纠结,这些年她通过不同渠道,使出浑身解数打听他们的下落,可就是毫无结果。她心情不好时会想,这一辈子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敢死,因为怕遇见木少爷跟她问孩子们的事。至于感情,大概此生是无望了,有时候午夜梦回从桃花纷飞的梦中惊醒,瞥见床头柜上自己驾照上足足小了十几岁的生日,睡不着,醒着又想不通。    在他们离婚以后不久,费里曼公开发布声明,确认了丹尼尔的身份和姓氏,媒体们猜测多年咀嚼无味的旧闻一下子坐实了。紧接着他们又仿佛恍然大悟般把这件事和前不久的离婚联系到了一起,原来是这样。颇有正义感爆棚者,义愤填膺的说,怪不得费里曼太太要离婚,她肯定早就知道了,忍了这么多年终于忍不下去了,啧啧。他只猜对了一半。也亏了宋司南一直以个人名义出席丹尼尔的各种场合,费里曼先生的声明才不至于打自己的脸。    此刻国际局势有了微妙转变,一系列的破冰访问已经开启两地间交流互动的序幕,这一切甚至比中美建交早得多。由于宋司南在香港的活跃,使她无意间参与到了一个大陆官方交流团的接待事务中,她当时作为知名的社会活动家,背景相对简单(没查到),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沟通),又具备先进思想(无宗教信仰以及妇女解放运动先锋),无疑是最佳人选,就这样她被中方代表团选中,同时也被命运选中了。    那天是个好天气,多云间晴,正是外出的好天气。带队的领导与她亲切握手,还惊讶于她的中文说得如此地道,她心中暗笑,自己本来就是中国人啊,当领导为她一一引荐随团人员时,在一个年轻人面前,她的目光定住了。    那是她多少年梦里挥之不去的影子,魂牵梦绕的心结,江舟,就是他,那眉眼再不会有第二个人。直到她的私人助理潘小姐在身后拉她的衣袖,她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的打趣说,这位先生太英俊了,自己的眼睛都耀花了。她内心总是下意识按照宋司南的岁数行事,开那样的玩笑无伤大雅,可是忘了自己现在是丽贝卡,一个不到三十六岁的离婚女人。她当时也是无奈,已经看呆了,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还能怎么敷衍过去。还好对方团队里有善于交际的人士,过来圆场,“还没有介绍我们这的小叶同志呢”,非常自然的转向宋司南,一本正经的介绍道,“这位是叶江川同志,会好几国外语,也是我们队伍里机械和机电方面的专家,以后有需要沟通的事,他是主要负责人”,把刚才的事跟没发生过一样跳过了,也帮她解了围。那个叫叶江川的年轻人微笑着伸出右手,礼貌的问候,“你好,丽贝卡小姐”。她有些僵硬的伸手回应,嘴里却说,“请叫我宋司南吧,这是我的本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