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峰冷眼静看李文忠的嘶声力竭,泰然自若。淡定的环视一周,从容不迫的说道:“高考的问题,事关国家大计,是一个复杂性、高利害性和高敏感性的课题。本就应该是李教授这等资深专家去研究,去完善,去改革。我,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而已。”
还算有自知之明!李文忠冷哼一声,心中暗爽。
叶小平长舒一口气,有所知有所不知,这才正常,什么都知道那就成妖了。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刚才只不过是自谦而已,唐峰煞有介事的说道:“不过,既然李教授有质疑,本人就说一点拙见。“
”一是高校扩招,增加大学的录取名额,读大学不应该是少数人的专利。要让更多的高中生,能够进入到高等学府深造,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二是高校自主招生。招生方法可以讨论,比如结合平时的表现,学生的特长,学校老师的推荐等等。”
对于高考,唐峰虽未曾研究,但胜在各种讲座报告听的多,特别是华夏与各国的高校招生比较,颇有兴趣。与所有的专家一样,深知其弊,惜无力改变。但这并不妨碍今晚对高考的讨论。
高校扩招这两年就会开始,考大学开始变得容易,但读大学开始变得不容易。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很快就会出台。一大批农村的家庭,逐渐的步入因读书而返贫的怪状,更可怕的是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困难。“大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一时甚嚣尘上。
自主招生曾经被誉为“一考定终身”的破冰之旅,后来逐渐演变为高校的争抢优秀生源的招生大战。高校出台的各种自主招生政策,趋向变味,问题突出。比如高校领导的“点招”,招生老师权力过大引发的腐败,向中学进行名额定向分配等等,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但唐峰认为,这并非是自主招生的过错,而是高校体制的漏洞。不可否认,自主招生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学扩招,最近是有些风声,但政策还没下。没想到这位同学消息倒是灵通!叶小平惊疑了。而高校自主招生的提议也有些意动,只是教育部门能够放权吗?要是真能实现,对江州外国语学校无疑又是一个利好。
“高考政策不改,并不表示基础教育就是死水一滩,必须追求分数至上,不可动摇。改革可以从小处着手,由点到面。先试行再铺开,要有容错的大度。”
唐峰话题一转,继续道,“华夏的教育,从大处讲,需要的是陶行知那样的教育家,邱学华,于漪,张天孝等特级教师一样的实干家,江州师范大学的叶蓝教授,浙南师范大学的黄立清教授等潜心研究教育发展的理论家,如藤春有校长,叶小平校长这样孜孜不倦的教育实践者,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空谈家,死抱过往,目光短浅的迂腐派。”
哇酷,竟然把父亲的名号也搬出来了,黄汐芳唇半掩,忍俊不禁,似乎还没有人把父亲抬到这样的高度吧。这小子,拍马屁的功夫倒是一流,滕、叶两位校长也是心花怒放吧。
藤春有其实并没有多少欣喜,说这些话的不是权威也不是领导,一笑置之。但听到把空谈家,迂腐派的帽子,戴在李文忠头上,也拍案叫绝。如此直言无忌,连讽带损,也只有年轻人能够说,会说,有胆说。怕是李文忠整张脸都要绿了吧。忍不住转过头去,却发现前排之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瞧着同一个方向。只见李文忠左边脸上的肌肉,在灯光的照耀下,不断的细微的抖动着,抿着嘴冷着脸。不知心里作何着想。
”从小处说,并不是刻苦学习就能高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水平。在坐的家长,是不是有过为孩子的学习选学校选老师的经历?“
唐峰稍微停顿一下,又说道。
”择校热、择师热是一个长久的不可回避的教育命题。事实也确实如此。同一个知识点,优秀的老师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更愉快的方法,把知识讲透彻,让孩子在兴趣中学扎实。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此时学习就是不辛苦的,而是愉悦的。当前华夏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还有许多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这就需要国家倾听各方意见,进行教育顶层设计,理念先行。“
“所以,浙南教育报近期连续刊登文章可谓切中时弊,把中了教育的命脉,为华夏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如果我们的课堂能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尊重个性发展,重视思维创新,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孩子们又怎么会陷入痛苦的题海战术,导致近视率逐年上升,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怪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