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平与藤春有忍不住交流起来,互相询问“第十名现象”,可惜两人都惊讶的发现,之前并没有听闻过这个教育现象。而细细思考,似乎还真的如此。
第十名现象是江州一位小学老师发现的。这位从教近20年的老师,有意识地对从1989年毕业的小学生开始作了跟踪调查,连续十届学生,结果惊然的相似。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往往会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于是,这位老师在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发现,“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共鸣与热议。
究其原因,前几名的学生再强大的学习压力下,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与个性的发展。
与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有广泛的兴趣,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也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唐峰继续说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不是‘育分’,是成就个人。可如今的教育在病态的追求‘育分’。我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可对孩子们却近乎苛刻,从不给他们公平对话的机会,聆听他们的需求,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他们的自由。千方百计把我们认为的成功与有效强加给他们,让他们走预设的道路。实际上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将来会面临什么问题,会想要过什么生活,那些考试分数将来能够在他的人生幸福中起到什么作用,更不知道他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些话,唐峰说的痛心疾首,声音忽而高昂,忽而低沉,抑扬顿挫,颇具感染力。
“他们没有选择权,不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从小学会的是要做听话的人,要努力学习考出好分数,要看老师与父母的喜好与脸色行事。”
“李教授般的教育者,一直在培养唯唯诺诺的臣民,而不是华夏的国民。真正的国民教育是民主式的教育,帮助人们变得有智慧有创造力,更有自我治理能力。而不是封建专制式的教育,使人民变的愚昧,顺从,甚至没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意愿。”
“大唐盛世,靠的是什么?开明,自由的教育新气象,。清朝为何落后挨打?奉行奴化教育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所以才有清醒着发出最后的呐喊,‘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的,国家强盛靠的是人才,特别是创新性的人才,而不是思维固化,只懂得听话只看分数的奴才。”
唐峰顿了一顿,大声的疾呼:“为什么华夏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家?为什么华夏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是华夏人不够智慧吗?是华夏人不够努力吗?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这震耳发聩的提问,震惊了所有人。
忽然,从前排响起一点掌声,掌声范围逐渐成扩散,整个报告厅掌声如雷!
唯有一人,脸色阴沉。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