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若华是真心想和盲山部结盟。盲山部新建,根基不稳,其本身资源又多,它就像一块巨大的肥肉,越来越吸引别人的觊觎。其他军区考虑的问题更多,轻易不会下决心表态支持,但施家作为一个近些年已经没落到二三流的世家,并没有那么多的顾虑,甚至说他们相当急切。只是目前施若华还是太过年轻,做事并没有多年后那么成熟稳健,太过急切的后果就是吃相太难看。

张姐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厌恶,她也不怕坏了杜大将的计划,做生意总要有人扮黑脸。

果然,堂堂一部之长表现得竟是如此粗鲁浮躁毫无素养,这让施若华屈辱愤怒的同时,也对杜大将产生了轻视,——重用这样一个无脑的手下还让她身居高位,领导者本身脑子也好不到哪去。

事实果然如她所料。

施家带来的合约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他们争执不休的焦点是利益分配比例问题,而对合约本身并没有什么意见。

办公室的烛光亮了一夜,续蜡烛的人进来好几趟,直到天亮一条都没掰扯分明。杜大将全程都没参与讨论,每次别人想询问他的意见,老头都一副从瞌睡中惊醒的样子,一看就是个昏庸无能,对谈判一窍不通的老头。

施若华不着急,她明白外面的坏消息传回来的时候,该急的就是他们了。

她忙活了一夜,累的妆容都花掉了,回到房间不久表妹田甜居然跑了过来。

施若华很不满。

田甜小心翼翼地看着她:“谈的怎么样了?”

施若华冷冷清清地看着她:“不该你知道的别问,弄清楚自己的身份。”

田甜忍气吞声回去了。

下午,商议地点改在了会议室,杜大将并没有来,说是身体不适,他把决定权交给了政治部长和参谋部长来决定。施家提出的合作非常全面,盲山的矿产、珍贵变异物种、土地资源、植被动物它都有兴趣,甚至对盲山部的兵员招收和消化也表示要承包。

张姐说她胃口大并没有错。联盟成立后,人口一直增长很难,二十多个军区每年征兵是个大问题,一般本州人口大多都被本军区吸收了,很少能流落其他地方。政治军事等因素也导致了每个地区的壁垒严重,对人口控制严格,除了一些边缘小镇,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很少有常驻人口外流。所以盲山部当初建立时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像年纪比较大的超过三十岁的人,其他军区绝对不要,可盲山收了;身体素质根本不过关的,比如谢余欢,同样也收;反应速度慢,智商测试低于正常值的,盲山部也留了好几个。若是严格按照征兵规则来的话,盲山部各方面都合格的人太少了,大家不得不放宽限制,这才有了当初征兵广告上的奇葩规定——只要能独自走到营地。至于士兵退役安置,大多是本军区的众多小镇自行吸收,安防内卫的缺口还是挺大的。可这一条对盲山部很不利,它目前还没有开拓出足够的安全区,名下没有一所城镇,哪来的能力安置退役士兵呢?施若华打这个主意,就是想从源头上控制住盲山部的兵源,占据更大话语权,这样一来多年后盲山会成为施家的后花园也说不定。

杜大将不过分考究士兵素质,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他相信有教无类,想试试能否创造不一样的军区模式,这个愿望只有他自己知道,并没告诉任何人。

施若华却在看到盲山部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后,更加认定盲山部没什么门路。

这就是她敢于定下那种苛刻合约的理由。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也把别人看得太低了。

这种底气在雨停的第二天傍晚时到达顶峰。

支援部队终于清通了整天道路,到达外面那条宽宽的淤泥河谷外,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珍贵物资的同时也带了外面沸反盈天的负面新闻。

两天没有回应任何传闻,原先对盲山部很有好感的民众特别失望,之前有多感动现在就有多反感。

得知这个消息,很多领导都慌了。

于是当施若华重提合约时,一天前还表示要谨慎的人迅速改变了说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